案例分析
小丽的男朋友陪小丽去商场买衣服,小丽看中了一件红色的衣服,于是问男网友,“你觉得这个外套怎么样?我很喜欢,就买了吧。”男朋友觉得小丽穿这件衣服不是很好看,自己也不喜欢这个颜色。如果你是小丽的男朋友,你会怎么做?
男生A:“真好看,你的眼光真好!买了吧。
男生B:“这么土的衣服你也喜欢,你什么眼光呀,受不了你了!”
男生C:“唔,你的肤色偏暗,这个红色跟你不搭配,不过这个衣服质地不错,短款的外套很显你的身材……”
男生D:“这个商场暖气也开太足了吧,好热啊!”
男生E:“我觉得不好看,我不喜欢这个颜色,如果你喜欢就买了吧
案例分析
如果你是小丽,对于以上五种回应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在沟通的过程中对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你觉得你是哪一种?你觉得哪种沟通方式比较好呢?
其实以上五种回答分别对应了五种不同的沟通方式,下面就详细地介绍这五种沟通方式。
大家对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怎么样感兴趣吗?
我们先来做一个测试,
《人际沟通能力自测量表》

你的沟通能力是较低、较强、还是很好呢,如果我们了解更多的沟通方式,我们的沟通能力是不是就能有所提升呢,所以我们要分享的下个话题就是人际沟通方式,
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到了什么?

指责型
愤怒、暴躁、破口大骂、怒目圆睁…
会不会是你在感觉到生气的时候的状态呢?就像这样呢?愤怒,好像别人做错了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失误导致很多问题没有办法被很好的解决了。所以你气得不行,只有骂出来,指责对方“你为什么什么都做不好”、“你还能做点什么事”,才能让你感受稍微好一些。
生活中有人很爱发脾气,当遇到一些挫折、问题的时候,他们会习惯性的开始指责事件当中的其他人,这种状态,被萨提亚叫做指责型。而这种指责在萨提亚来看,是为了隐藏住那些无力的感觉。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不是我的错”、“如果这是别人的错,那这就不是我的错了”,所以愤怒的内层可能是被控制的无力感和无能感,因为不想承认自己的无能,所以只能在短时间之内把所有的愤怒全都表现出来,似乎这样的自己,是很有力量的。
如果很不幸,你的遇到了一个指责型的人,你会怎么办呢?一部分人,可能会选择道歉“对不起,我马上去改”。
他们好像很卑微,好像对方一生气,那肯定就是自己的错,他们要想方法让环境平静下来,而最快速的解决方法,就是道歉。就像这张图一样,单膝跪地、抬头仰视左手前伸,似乎都在祈求者对方的原谅。可是仔细想想,做错的真的是你吗?你的自责背后是什么呢?

讨好型
讨好型的人通过讨好来隐藏的,其实是自己深深的恐惧,他们强烈的担心周围环境不安全,担心自己被伤害,以及对权威有强烈的依从感,只是他们没有办法去表达这些恐惧,原因很简单,恐惧是错的,害怕也是错的,而承认错误之后的风平浪静好像可以让一切都变得更正确一些。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种人,他们很聪明,并且可以很快很好的解决问题,当你刚开始跟他交往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人真的很有魅力,但是时间一长,你会觉得这可能是块石头。就像这样,永远岿然不动。
他们好像永远没有情绪,他能跟你聊哲学聊星座,但是总也不能跟你聊到他自己的感情,而你的感情在他那似乎也没有什么得到回馈的机会。那他们是真的没感情吗?并不,他们是直接隐藏住了所有让他们觉得危险的情绪,例如担心、恐惧、焦虑等等。所以他们看起来好像波澜不惊,但事实上只是一直在告诉自己“情绪不能解决问题”、“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有一些人似乎永远都精力充沛,他们有相对较好的人际关系,也很善于处理矛盾和争端,似乎一个笑话就可以让本来尴尬的气氛瞬间变好。
你如果问他一个问题:你真的开心吗?你会发现他好像直接讲了一个又一个让你捧腹的笑话,或者是畅谈了一下古今中外,一个小时过去了,话题终于结束,你却发现,最开始的问题似乎还是没有答案。打岔型的沟通方式相对较为少见,但他们的痛苦却依然值得被我们所注意,这些痛苦当中最强烈的就是焦虑。他不知道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他害怕让环境安静。在他看来安静就等于凝固,而周围的环境一定要是开心的,要没有争吵。当他面对任何环境当中的不安全因素的时候,能想到的就是逗大家笑。他会告诉自己,大家都笑了就好了,哪怕问题其实根本没有解决。

打岔型
所以沟通的时候能做到坦诚沟通、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地想法,会替对方着想,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自我接纳,充满信心和勇气,内心坦然。也就是一致性沟通。
我们接下来观看一个小短片《洞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超萌的小兔子它梦想着拥有自己的家却在观摩了邻居的图纸之后感到羞愧不如不敢求助其他人它只想独立建立一个家,它拼命想找一个没有邻居的地方却一直不断地闯进别人的家里甚至最后挖到了地下水差点酿成大祸,当它走投无路厚着脸皮敲开邻居家的门时才发现大家并没有怪罪它,反而帮着它解决了难题,有了大伙的帮忙它再也不用慌乱紧张了也终于拥有了自己梦想中的温馨之家。
同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提出的“友善”,人的社会属性,注定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身处各种关系当中。个人不但要处理自己复杂的情绪,还要与他人交往,在社会上立足。以何种心境、何种形式与人交往,以何种形象走向社会,这是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氛围当中,这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如何达到这种境界,这就需要“友善”。
当然不管你的沟通方式是什么,重要的是只有当你意识到这些沟通方式的时候,你才会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主动的去挖掘自己的内在优点,不断地增强内在的自我和谐,从而能够做到与别人更真诚地交往。